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賴作良)水產市場市場經營者一旦失信,或被掛設失信警示標志!9月25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黃沙地區水產商會正式對外發布《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團體標準。據悉,10月1日起,該《規范》將在荔灣區黃沙地區水產市場商會會員單位統一執行。
黃沙水產市場市場管理方為參會有關領導講解衡器使用情況以及水產市場衡器檢定唯一的檢定鉛封標識、維修鉛封標識、綠色檢定標識。通訊員供
是全國首個水產市場計量團體標準
“水產價格,全國看廣州,廣州看黃沙。”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國內經營輻射面最廣、交易規模最大的鮮活水產品專業市場和集散中心,市場經營活躍,交易數量巨大。今年3月,針對個別經營商戶受利益驅使,交易中存在“缺斤短兩”等問題,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荔灣區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主動作為,探索以“行業自律為主、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管新路,提出并組織編制了《規范》團體標準。
“《規范》主要內容經反復研究、調研和驗證,制定過程嚴格遵守和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規定,參照了國家《商業、服務業誠信計量行為規范》等要求。”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楊延暉介紹,《規范》充分考慮水產市場交易特點現狀和廣州誠信計量制度建設的要求,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既有創新點,又顧及長期經營形成的一些便利做法;既重點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又兼顧守法經營商戶的權益不受影響,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好的操作性、適用性。
據介紹,《規范》是廣東省乃至全國首個針對水產市場計量行為的誠信計量團體標準,旨在有效遏制水產市場日常交易中存在的計量作弊、價格欺詐等行為,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廣州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規范》的制定和實施,將引導和規范水產市場,通過自主管理增強誠信計量意識,完善誠信計量管理體系,持續提升計量保證能力和誠信計量管理水平,通過踐行公開承諾,落實先行賠付等有效措施,杜絕計量欺詐、作弊等行為,大力營造水產交易活動的守法誠信、打造誠信經營、公平透明的良好消費環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計量處副處長楊江玲表示,下一步,將在實施中不斷提煉和完善相關標準,并推薦到其他商業服務領域,比如農貿市場、加油站等。
《規范》團體標準發布會上,黃沙水產交易市場主辦方代表簽訂行業誠信承諾書。通訊員供圖
率先引入“先行賠付”制度
《規范》重點對以下方面進行明確和規范:明確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部門及人員、管理制度等計量管理要求;提出經營用計量器具、公平秤、計量器具臺賬、計量檢查、檢定、校準標識管理等要求;對法定計量單位使用規范、稱重結算、明碼標價零售商品稱重和分裝商品的計量等作出規定;對計量責任協議、計量承諾、計量投訴處理、誠信計量信用分類監管、誠信計量示范和顧客滿意度等核心內容提出清晰的標準。
記者了解到,廣州《水產市場誠信計量管理規范》有五大創新點:該《規范》是廣州市首個誠信計量管理的團體標準,也是廣東省、全國首個針對水產市場計量行為的誠信計量團體標準;填補了對活魚、水發物計量負偏差標準的缺失。在第8章“商品及商品量管理”中提出,商品結算量應當與計量器具顯示的實際量值相符,商品(活魚、水發物除外)的計量負偏差應符合《零售商品稱重計量檢驗規則》的規定,活魚、水發物的計量負偏差應符合有關要求。
在水產交易行業率先引入“先行賠付”制度。在第9章“計量承諾和投訴處理機制”中提出,對計量投訴,市場主辦方應當及時公正處理,消費者所購商品,在保持原狀的情況下,經公平秤復核,短秤缺量的,要求經營者至少按“退一賠三”賠償消費者;如有爭議,市場主辦方承擔先行賠付連帶責任,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首提水產市場計量器具“五統一”管理制度。該《規范》“計量管理要求”提出,計量器具“五統一”管理制度:明確統一配置、統一檢定/校準、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維修的管理要求。
首提水產市場計量失信行為掛設失信警示標志。第10章“誠信計量監管”提出,市場主辦方應制定失信警示標志管理制度,對失信的經營者,掛設失信警示標志。
荔灣區黃沙地區水產商會秘書長翁輝才表示,黃沙市場有四大經營主體,各有各的管理制度,商會此次將管理制度統一起來,便于消費者在黃沙購買消費中,一旦發生糾紛,可以按同一個標準處理,有利于提升黃沙水產市場的整體形象、規范管理。標準發布后,下一步,商會將組織商戶、管理方進行培訓、宣傳,解讀標準、操作規范,尤其強調各管理方積極承諾、落實責任。同時對消費者進行積極宣傳,希望社會共同來監督。另外,商會也會組織不當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據悉,《規范》正式實施后,一旦消費者發現權益受到侵害,可按照市場內溫馨提示牌上主辦單位服務電話或撥打12345政府服務熱線投訴舉報。